为何杭州农贸市场频频出圈?
随着菜市场爆改成为一种趋势,在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地许多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为“打卡胜地”。
“打卡网红菜市场”、“菜市场美食”、“人间烟火菜市场”、“菜市场摄影”、“菜市场咖啡”等等,如今已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搜索词,尤其是在这座“网红”云集的城市——杭州的菜市场也是“卷”出了新高度。
壹
杭州菜市场的转型变革之路
YI HONG
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,年轻人在生鲜这件事上有了更多的选择,尤其是在杭州这座网红云集的城市,线上有各种生鲜电商平台、线下也有生鲜超市等等,“脏乱差”的老市场仿佛成为了与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发展背道而驰的重重隐患,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。
▲老旧杂乱的传统农贸市场
01
政策辅助、多轮改造
/ YI HONG
因此,自2004年开始杭州先后开启了三轮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,过程中积极应用星级评定标准激励机制,取得了突破性成果。
根据《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》、《浙江省各类市场商业用房面积和基础配套设施最低标准指导意见》和《浙江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认定办法》等制定本标准,申报星级评定的市场,经考核验收,评审通过后,可以认定为浙江省星级文明规范市场,并可获得政府部门相应的补贴奖励。
一轮改造:主要是优化市场环境,也为后续规范管理打下基础。
二轮改造:在第一轮基础上加强了食品安全建设。
三轮改造:智慧升级、打造信息化管理、“互联网+”运营。
02
全面升级、破圈尝试
/ YI HONG
此后,杭州的农贸市场全面升级开始进行各种“破圈”尝试,但是随着“高颜值”、“潮流化”的市场变多后,各种发展问题也开始一一浮现。
虽然美好的设计确实能吸引一批年轻人前往打卡,但打卡潮过去后生意惨淡的菜市场仍屡见不鲜。部分菜市场过于追求“网红化”,在改造时重点考虑社会功能或是设计,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经营问题和经济效益,往往很难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消费。
这也使杭州的许多待升级菜市场意识到,老市场想要摘掉脏乱差的标签无可厚非,但更要守住老市场的底蕴。市场方需要清楚地知道如果网红市场只是靠年轻人进来打个卡,拍个照就红,那必定是不长久的。能让市场真正成为经久不衰的网红,必定要靠成就居民的“一日三餐”。
贰
“网红化”和“去网红化”
YI HONG
“打卡不等于消费变现,
市场设计既要网红也要接地气。”
此前,杭州许多老旧菜市场改造前都以传统业态为主,但年轻人在菜市场购买生鲜频率低,且复购黏性不高,因此这些传统市场很难对他们构成很强有力的吸引,但是如何保障创新后的菜市场不会失去其基本特色和氛围呢?我们不妨学学这些优秀市场的生意经。
01
让打卡的变多≠让买菜人变少
/ YI HONG
例如杭州的文二菜市就是西湖区全面启动“一菜一早”市场改造提升行动的成果。“一菜”就是满足基本民生需求的菜市场;“一早”就是早餐早市等,以此保障周边居民的基本需求;此外还有鲜花绿植、咖啡茶饮、小吃零食等,这类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业态,再加上这里超高的设计感,不出意外地俘获一大批慕名而来的年轻人,和前来采购生鲜的消费者。
▲杭州文二菜市
在一轮轮的升级改造浪潮中,杭州的许多网红市场都有与文二菜市类似的尝试,在“网红化”的同时,还需要“接地气”,这也是为什么许多“爆改”后的菜市场能火的原因。
02
在年轻人里“出圈”≠让老年群体“蒙圈”
/ YI HONG
杭州的老市场大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,有一大批忠实的老顾客,他们往往更加关注市场改造后菜价会不会变高、熟悉的店铺会不会消失、烟火气会不会不复存在。但大多数“高投入、大规模”改造的市场,往往很难保障后续的摊位租金、菜价维持不变,所以不少老市场想复刻文二这种模式很难实现。
例如:杭州的采荷农贸市场,它的设计可能不如市面上的“网红”市场那么潮流,但凭借三十多年的市场底蕴孕育出了一批口碑老店:光头卤鸭、福阳佬牛肉、吴佳烤鸡、胖子熏鱼、施太公鱼圆......它们不仅拥有媲美网红店的客流量,更是不搞噱头,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品质赢得一众忠实顾客。不管严冬酷暑,摊位前都不乏一边聊天,一边提菜排队买小吃的附近居民,更是有众多美食博主慕名前代打卡品尝。
▲杭州采荷农贸市场
翻开网络平台,搜索采荷农贸市场,探店打卡的帖子不在少数,而且很多“自来水”。不难看出,最接地气的地方也能变成网红打卡点。
再有就是西湖的东山弄市集,改造后虽然增加了两成多的年轻业态,但几乎保留了原有的全部优质摊主,包括西湖鱼、杭邦卤味等多年经营的老字号,摊主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,美食也还是人们记忆中的味道。
▲西湖东山弄市集
03
让市场变好≠让生意变差
/ YI HONG
但话说回来,高端、新潮并不是市场“网红化”改造的唯一解,审美是多元的,大众允许有多样化的农贸市场改造类型出现。
近年来杭州等城市大力提倡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,将各种便民服务集中到离老百姓更近一点,让大家能够“出门走几步路就能到”,最大程度完善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建设。
▲杭州西兴农贸市场的美食街、服装百货
例如:养老育幼、社区食堂、精品超市、咖啡茶饮、洗衣理发、文化体育、医疗服务、社群社交等一系列需求。这些社区功能都可以移植到菜市场中,让菜市场超越菜市场,让那些不做饭的年轻人也有理由逛菜市场。
▲杭州市北市场的温情便民服务
菜市场藏着一份烟火美好,满怀生活的热情,拥有超市和生鲜电商都没有的最真实的温暖。
回顾杭州农贸市场的改革“出圈”之路,背后其实反映着大多数传统农贸市场发展的艰难困境,当服务水平与需求层次不对等时,就需要做出迭代升级、改革创新,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一些传统农贸市场难免会被遗忘、衰落,甚至是消失。
菜市场的更新迭代也是时代要求下的必然进程,想要可持续发展,就需要抓住主流的消费群体,就要明确发挥自身的优势,了解他们、打动他们,用越发全面的功能,无比包容的态度,接纳他们。
END
往期 · 案例